湿热体质白露节气的“活法儿”


白露节气介绍
今年的白露节气是9.8—9.22,“八月节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 此时气温渐凉,大雁等候鸟开始向南迁徙了。清晨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,故名白露。白露节气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,民谚说“白露身子不露,免得着凉泻肚”就是提醒人们早晚要注意防着凉,尤其是腰腹部。此节气也是过敏、呼吸系统、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。 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“润秋燥,除积寒。”

湿热体质白露饮食小贴士:
适宜:茼蒿、魔芋、鸭肉、心里美萝卜、菜心、油菜、芋头、胡萝卜、苹果、鲜枣
孙真人《摄养论》曰:“是月心脏气微,肺金用事,宜减苦增辛,助筋补血,以养心肝脾胃。”饮食中适当增加些辛味食品,辛味可发散、行气、行血,以防肺气收敛太过导致秋燥、秋悲之症。湿热质可选择一些性平凉的辛润食物,如茼蒿、魔芋、无花果、心里美萝卜、芥菜、菜心、油菜、芋头、胡萝卜、薄荷等。同时,秋季正是众多水果丰收的时候,宜适当多吃些梨、苹果、橘子、鲜枣、柑、猕猴桃,补水润燥。
另外,中秋节正处于白露节气,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农历八月十五这天食鸭子的习俗,“秋风起,鸭子肥”,此时正是品尝鸭子鲜美味道的大好时令;而且鸭肉“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,补血解水,养胃生津”,是很好的贴秋膘之品。

湿热兼阳虚:
冬天怕冷的湿热兼阳虚体质,可以适当吃些韭菜、芥菜、洋葱等辛温食物,行气祛寒。凉茶、寒凉水果、凉菜都不适合多吃。

少吃:羊肉、驴肉、动物内脏、老火靓汤、参汤、月饼、饱食
白露节气天气渐凉,人体的阳气也渐渐向内部充盈,脾胃功能虽然有所加强,但是还不能承受大补,湿热质先不急着“贴秋膘”,少吃羊肉、驴肉、动物内脏、老火靓汤、参汤等,容易生热助湿。《遵生八笺》云:“勿令极饱,勿令壅塞”。即不宜进食太饱,以免伤脾,出现肠胃积滞,变生胃肠疾病。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,月饼虽然是中秋节的应景之食,但其甜腻,不宜多吃,也不宜用来当早餐、夜宵,对脾胃不利。最好将月饼切割成小块来享用,这样既能享受到各种味道的月饼,又不会增加身体负担。

忌吃:豆芽、豌豆苗、苜蓿芽、新姜、生蒜、肺脏、野鸡肉、猪肚、獐肉、芹菜、生蜜、鸡蛋
《千金方》曰:“勿食萌芽(植物的幼芽,如豆芽、豌豆苗、苜蓿芽等),伤人神胆,喘悸,胁肋气急。勿多食新姜,勿食生蒜,勿食猪肺,及饴和食(不要把猪肺和饴糖和着食),令人发疽(毒疮)。勿食雉肉(野鸡肉),勿食猪肚,冬成嗽疾。《本草》云:“勿食獐肉,动气。勿食芹菜,恐病瘕,发则似颠,小腹胀。勿食生蜜,勿食鸡子,伤神。”《金匮要略》:“三秋不可食肺。”

湿热体质白露运动小贴士:登高而呼,运动祛湿
秋高气爽,登高而呼,最适合湿热质调理脾胃、清热化湿了。白露节气,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,可适当做些慢跑、游泳、爬山、各种球类、武术等,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,排泄多余的水分,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。但秋季阴精阳气正在收敛,不宜运动过量,导致大汗淋漓,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。

湿热体质白露起居小贴士:薄衣御寒,叩齿吞津
我国很早以前就有“薄衣御寒”养生法,明确指出“薄衣之法,当从秋习之”。也就是说秋天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,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,汗液蒸发、阴津伤耗。但脚、肚脐等应被排除在秋冻之外,因腹部受凉会引发腹泻、胃痛;而寒从脚下起,腿脚受冷容易感冒,尤其是雨后,这股湿邪是夹带着凉气的,受凉最容易得关节炎、风湿病。除此之外,秋燥伤人,最好清晨在室内闭目静坐,叩齿36次,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,待津液满口时,分3次咽下,然后深呼吸6次。这样可以生津润燥,改善口鼻咽喉干、皮肤干等秋燥之症。

湿热体质白露情绪小贴士:赏花赏月赏秋色,怡情怡景
《灵枢•百病始生》记载:“喜怒不节,则伤脏,脏伤则病起于阴也。”精神调养的重要之处在于: 忘却各种欲望和烦恼,抛开生活中好坏际遇和外部世界的干扰,身心和谐,气定神安。仲秋之月,秋高气爽,是赏花秋游的好时节, 故有“百花仙子”之称的月季花已进入鼎盛时期,争相斗艳的紫薇花,散发着阵阵幽香的桂花,约上亲朋好友,赏花赏月赏秋色,怡情怡景。

湿热体质白露茶饮小贴士:菊花罗汉果饮
白菊花5克,罗汉果半个,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,可多次兑水饮用。菊花清肝明目,罗汉果清热润肺,可以改善口干咽燥,两目干涩、尿黄便结、肺热咳嗽等秋燥症状,最适合湿热质了。

1、此节气邮件内容不适用于孕妇及南半球用户;
2、如遇各类症状及疾病请及时就医,本邮件内容不作推荐,仅供参考。





微博版-健康生活助手
如果您对活法儿有任何疑问,欢迎您发信到(service@huofar.com)进行咨询。
由活法儿发送给您的所有节气邮件内容版权均属活法儿所有。